我家姐姐上了二年級之後,某一天我在聯絡簿上看到資優班初試通過通知,才知道原來現在國小就有資優班。原來在小一的時候,全部的一年級學生都「秘密的」接受了資優班鑑定測驗的團測(筆試),但學校並沒有先通知,我們也不知道有這件事,並沒有事先準備。

我們所在的國小,要進入資優班必須通過四次考試。第一次是全校一起考的筆試,筆試超過PR85的學生會收到通知,可以參加第二次的考試。沒有通過初試的學生,也可以經由家長或老師的推薦參加第二次的筆試。通過第二次筆試的學生可以參加第三次的測驗,第三次的測驗是個別口試與操作,第四次測驗則是入班觀察。通過第三次測驗的學生會跟已經在資優班的學長姐一起上幾週的課,由資優班老師評估最後是否通過。

資優班鑑定結果.jpg

我家兩個小孩,只有一個通過第四次的資優班鑑定考試,另一個在第三次的口試那關沒通過。據我們的觀察,在資優班的小孩並不見得一定是班上課業表現最好的,所以國小的「資優」跟「績優」並不相同,考上的人可以勇敢的去試試看,沒有考上也不必太難過。

我們國小的資優班,是屬於抽課來上的方式。每學期有三門必修課,兩到三門的選修課。其中會有兩堂課的時間是在導師上課的時間,通常是一堂國語、一堂數學,其他的課會利用早自習和午休的時間進行。所以如果小孩本身就有參加校隊(例如樂團常常在早自習練習),可能時間上就會有衝突。另外,因為上資優班的小孩會有兩堂導師的課沒辦法上到,所以小孩必須要養成回教室之後趕快問同學今天進度的習慣,把該做的筆記補上,才不會遺漏課堂內容。

每一個資優班的學生會有一個由學校分配的導師,從三年級到畢業都一樣,有點像大學的導師,會負責小孩的選課單、聯絡簿這些事情,出遊也是以資優班導師為單位行動。但是在選課的時候並不限制只能選資優班導師的課,有興趣的都可以選。如果選修的學生人數超過這門課的人數限制,會採抽籤的方式決定。如果學生選修課的堂數沒達到最少堂數,就會需要進行第二輪的抽籤選課。

資優班的課程蠻多元的,有數學課(跟學校進度無關的數學內容)、語文相關課程、實驗課、人文課等,每個小孩都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。因為我家孩子語文稍微弱一點,所以我們一直避免選語文相關的課。但是某一年因為抽籤沒抽到第一輪填的選修課,第二輪能選的又不多,後來選上了小孩有心裡障礙的語文相關課程。但是一學年的時間修下來,雖然小孩沒有表現特別出色,但是也沒有排斥。所以我覺得其實也可以跳脫舒適圈,去嘗試和小孩專長不一樣的課程。

小孩到高年級之後會有「專題研究」這門課(但是現在改成三年級開始就有),學生每一學期會學習用一種方法來做研究,有實驗法、問卷調查法、訪問法,學生必須想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來做研究,老師會從旁給予指導,但是大部分還是由學生獨力完成。這是和一般學習方式不一樣的課程,會需要花一些心力來完成。我覺得這是一種蠻好的學習方式,讓小孩跳脫只需要接收老師教學內容的方式,變成主動學習。在期末會有一個成果發表會,台下會有普通班學生,也會邀請資優班家長旁聽,資優班學生要獨立報告完自己本學期的研究,講完還要接受觀眾的提問,對於學生來講,是一個不小的挑戰。

分享了以上的事情,總結來說,我覺得有通過國小資優班鑑定的學生可以勇敢的去嘗試喔!國小的課業壓力比國中小很多,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能以不同的方式學習,錯過實在有點可惜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fein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